500
摘要:“貴”上熱搜,從天價羽絨服看國產品牌高端化
每年冬季,羽絨服都是社交平臺熱議的焦點。最近,“國產羽絨服賣到7000元”、“羽絨服何時賣到五位數的”等話題登上熱搜。
面對不斷走高的羽絨服價格,年輕人開始“整頓”防寒服市場,軍大衣、花棉襖成為學校里的流行穿搭,部分大學生甚至整班團購,調侃道:“不是羽絨服買不起,而是平替更有性價比”。
國貨如何走好高端化的路?
羽絨服真的變貴了嗎?
新華社在微博上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,8.4萬人中有近80%的人認為目前羽絨服的售價偏貴,超出了自身預算。
從數據上,也確實看到了羽絨服價格在逐年上漲。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,2015年到2020年間,中國羽絨服均價從438元升到656元,其中大型防寒服的價格突破1000元,2000元以上的占比接近70%。

談及近期羽絨服價格“高攀不起”的原因,行業專家認為,一是受到原料鴨絨和鵝絨價格上漲的影響,品牌服裝采用鵝絨填充也進一步提高了羽絨服的成本;二是從2022年起,新的羽絨服裝標準對羽絨品質要求提高了,原料端的采購成本隨之增加。
去年4月1日,羽絨服裝行業新國標正式實施,與以往舊國標最大的區別在于,產品規格中的“含絨量”修改為“絨子含量”,對羽絨服填充物的要求更加嚴格,在推動羽絨服品質上升的同時,也讓制造商的原料成本支出上升。比如,以親民、平價定位的鴨鴨,在去年開始推出千元級產品。鴨鴨官方對此解釋稱:并不是單純漲價,而是將產品填充物由鴨絨改為鵝絨,成本因此增長50%。
當然,國產羽絨服漲價,除了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因素外,還離不開羽絨服廠商們主動謀求高端化的布局。
近年來,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,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,越來越多的品牌發力中高端市場,試圖以此尋求突破。以智能手機、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國產品牌陸續推出高端產品,走出了一條自主品牌向上拓展的可行途徑。
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,高端化也像是一把雙刃劍,而近期羽絨服“貴”上熱搜的事件,也側面顯示出國貨羽絨服品牌走高端化路線仍面臨不少挑戰。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,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,越來越多的品牌發力中高端市場,試圖以此尋求突破。但部分消費者對于高價國貨的認知度與信任度尚存有疑慮,要想打破“國貨=廉價”的刻板印象,必須讓消費者切實感受到產品的“物有所值”,從制造研發與設計創新上多下功夫。
事實上,高端化是國貨實現品牌升級的必經之路。在此背景下,如何實現國貨高端化已經成為中國品牌的共同議題。而值得一提的是,經過市場考驗和時間沉淀,已經有“先行者”作出了示范。
在中國品牌的高端化之路上,中國家電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行業樣本。2022年,國產家電產量規模占全球份額接近六成,貿易規模占全球份額超過30%,各大國際電子展會也被國貨家電們輪番打卡,國產家電在世界高端市場的話語權也在不斷增加。

我們也將順著中國家電的品牌升級之路,為國產羽絨服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品牌高端化途徑。
想要“揚帆”,先得學會“造船”
從無到有,從篳路藍縷到趕超國際品牌,中國家電品牌的高端化之路,做對了什么?
想要揚起品牌的帆,先得造好產品的船。構建品牌核心競爭力的核心,在于不斷創新與優化的產品。
以家電行業中的康佳集團為例,43年來,康佳集團一直專注于做家電產品制造,相關專利申請量也突破了8000+件,龐大的“專利池”、成熟的生產供應鏈體系,幾十年的品質、技術、服務、口碑的沉淀,才是沖擊高端化的關鍵。
從傳統電視到ME柚OS跨生態智慧場景屏電視,從滾筒式洗衣機到臻彩智慧洗護家庭套裝,康佳所追求的高端,是順應市場需求,在技術和功能上尋求突破,真正意義上打造出高端產品。而產品,才是品牌最終的競爭力。
另一方面,消費者對本土高端品牌的認知構建,也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以及市場的考驗。一個由高端品牌創造的產品,不能光是“夠好用”,還得通過獨特的工業設計語言,去雕琢、豐富它的設計維度和美學內涵。
2023年,康佳推出臻彩智慧自投放洗衣機、A6 Pro Series 高檔Mini LED TV等多款創新型高端產品,并與意大利著名設計公司Italdesign簽訂戰略合作,雙方在產品外觀和內部結構及軟件開發等系列設計上展開合作,為消費者創造美妙生活。

講到這里,我們也能找到一個較為確切的答案,國產羽絨服的崛起前景依然光明,但羅馬不是一日建成,國產品牌的高端化之路也是一個持續、漫長的故事。在消費環境趨于理性的當下,“國貨們”也更要學會耐心,在講好品牌故事的同時,用產品贏得消費者的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