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是企業(yè)無形的財富,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力量,正是意識到此,“品牌強國”戰(zhàn)略應運而生。為貫徹落實這一戰(zhàn)略,《發(fā)現(xiàn)品牌》欄目組主辦了全新的自主品牌推廣平臺——品牌強國·自主品牌優(yōu)選工程(簡稱:品牌強國優(yōu)選工程),為品牌強國助力。
優(yōu)選工程以征集、遴選成員單位、行業(yè)典范企業(yè)為主線,旨在打造專業(yè)性、國家級、國際化自主品牌推廣平臺,發(fā)揮品牌引領作用,樹立新時代中國自主品牌形象。
近日,“官印”經過資質審核、輿情監(jiān)控等層層篩選,成功入選為品牌強國優(yōu)選工程醬香酒行業(yè)優(yōu)選成員單位,企業(yè)信息錄入品牌強國優(yōu)選工程數(shù)據庫,在權威平臺向公眾展示品牌形象。
在貴州仁懷的山水之間,醬香酒不缺故事。每一滴酒的釀造、儲存與啟封,似乎都藏著時間的秘密。但在這片早已充滿喧囂的醬酒熱土上,一個名為“官印”的品牌卻選擇逆風而行——它不靠大嗓門,不講流量話術,而是靜靜落下一個“印章”:不急于讓人喝懂,而愿意讓人慢慢看懂。
“官印”兩個字,聽起來仿佛來自舊時衙門,帶著肅然莊重。但這并不是一場關于權力的演繹,而是一種文化回望——對“印”的尊重,不在于它多大權力,而在于它是否可信、是否有分量、是否能留下印跡。
“官印酒莊”不想做那種走馬觀花式的品牌。它的存在更像是一種沉淀——讓印記在陶壇之上,在酒曲之間,在歲月流轉中,被認真地保留下來。
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“印”是身份的憑證,是立言的信物,是傳承的載體。正如古人云:“印可代言”。而酒,從不是無聲的飲品,它是有表達的。官印正是試圖通過一枚“印”,讓醬香酒重新?lián)碛锌梢员弧靶拧钡恼Z氣——那種講究、不敷衍、不討好的氣質。
在酒類市場日漸泛娛樂化、快消費化的今天,官印選擇不做“應酬酒”,而做“認認真真為喝而生的酒”。這不是一句宣傳語,而是一種自我約束:每一瓶官印酒,都得對得起它瓶身上印下的那道“印章”。
許多酒企說自己扎根貴州,但官印并不急于自證這份地理血統(tǒng)的純正。在它看來,貴州不該只是一個給品牌貼上“醬香正宗”標簽的背景板,而是一個值得從頭講述的“原點”。
官印酒業(yè)的根在仁懷,在這片與時間和自然較勁的土地上。這里的氣候、濕度、微生物種群、甚至雨水的節(jié)奏,都影響著一瓶酒的命運。于是,官印的醬酒不是拿來快銷的,而是拿來守的。守住一年一個周期的坤沙工藝,守住看不見的溫度變化,守住窖藏時長帶來的酒體轉化——它相信,這些瑣碎又嚴苛的堅持,最終會被真正喝酒的人品出來。
當“民間”一詞被反復消費,有多少品牌真正在為它正名?官印選擇正面回應這個身份。它不掩飾自己的野心——要做“中國民間醬香白酒第一品牌”。但這份野心不是站在高處講戰(zhàn)略,而是低頭做事的實踐。
在品牌看來,“民間”不是低價、不是低配、更不是低端,而是代表著接地氣、有溫度、講人情的那一套。過去,真正好喝的醬酒常常藏在坊間巷尾,靠口碑流傳。官印想把這種好酒重新拉回桌上,給它應有的體面——包裝講究但不浮夸,工藝繁復卻不過度營銷,酒體厚重但入口柔和,像一個不多言的老人,把故事講得有節(jié)奏、不嘈雜。
在白酒這片越炒越熱的賽道上,官印不屬于快跑者。它選擇慢慢走,用每一壇酒,打一枚“時間的官印”。
這是一種不討巧的路數(shù),也是一種不被算法定義的堅持。但官印酒莊相信,總有人愿意為一口有分量的酒駐足。而它愿意等——等那些真正會喝酒、懂文化、識印記的人,來把這份醬香的回聲,放進生活的底色里。